退火玻璃、热增强玻璃和全钢化玻璃作为建筑及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安全玻璃材料,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与使用寿命。退火玻璃通过缓慢冷却工艺消除内部应力,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和光学性能,但机械强度较低;热增强玻璃(半钢化玻璃)经过部分钢化处理,抗弯强度和抗冲击性优于退火玻璃;全钢化玻璃则通过急速冷却形成表面压应力,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安全性,破碎后呈细小颗粒状。由于三类玻璃的加工工艺和性能差异显著,其检测项目、方法及标准也需针对性地设计,以确保产品符合行业规范和使用要求。
针对三类玻璃的核心性能,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1. 退火玻璃检测:表面质量(气泡、划痕等缺陷)、厚度偏差、弯曲度、抗冲击性(落球试验)、耐热性(热稳定性测试)以及边缘处理质量。
2. 热增强玻璃检测:表面应力值(表面应力仪测量)、抗弯强度(四点弯曲试验)、碎片状态(冲击后裂纹扩展特征)、耐温差性能(高温-低温循环测试)。
3. 全钢化玻璃检测:表面应力及应力层深度、抗冲击强度(227g钢球冲击试验)、碎片颗粒度(破碎后每50mm×50mm区域颗粒数)、弯曲度(弓形弯曲和波形弯曲)以及抗风压性能模拟测试。
不同玻璃类型采用差异化的检测技术:
退火玻璃:使用卡尺和激光测厚仪测量厚度;通过透射仪观察光学畸变;落球冲击试验(500g钢球从1m高度自由下落)评估抗冲击能力;热震试验(高温烘烤后浸入冰水)检验耐热性。
热增强玻璃:采用表面应力仪(如GASP系列)测定表面压应力值(通常为24-69MPa);通过四点弯曲试验机加载至破坏,计算抗弯强度;碎片冲击试验观察裂纹是否呈放射状扩展。
全钢化玻璃:利用偏振光应力仪分析应力分布;227g钢球从2m高度冲击表面,要求无贯穿;破碎后碎片需满足每50mm×50mm范围内颗粒数≥40且≤400;使用曲率仪检测弯曲度(弓形≤0.3%,波形≤0.2%)。
三类玻璃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内外标准:
1. 退火玻璃:GB/T 11614-2022《平板玻璃》规定厚度偏差≤±0.2mm,弯曲度≤0.3%;ISO 12543-2:2021明确耐热性测试温差≥60℃无破裂。
2. 热增强玻璃:EN 1863-1:2012要求表面应力≥24MPa;ASTM C1048-20规定抗弯强度≥70MPa,碎片冲击后裂纹长度≤100mm。
3. 全钢化玻璃:GB/T 9963-2022规定表面应力≥90MPa,颗粒数检测需符合BS EN 12150-1:2020标准;抗冲击性需通过ANSI Z97.1-2015的Class A级测试(227g钢球2.1m冲击无穿透)。